《肇庆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22—2025年》解读
2022年11月10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肇庆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市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复杂,外来务工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工人流动性强,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部分传统企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作业条件简陋,职业病危害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市引进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旧”职业病叠加现象日益凸显,对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全市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科学、有效地编制和实施《肇庆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22—2025年》,可以科学指导我市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扭转我市职业病防治形势,推动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也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共肇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肇庆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肇庆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参考《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实际,编制形成了《规划》。
三、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我市职业健康现状和问题、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归纳总结分析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成效、问题挑战。第二部分主要提出了总体性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第三部分主要从“防、治、管、控”四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措施,并对推动人才培养、健康企业建设、信息建设、广泛社会宣传等内容进行了规划。第四部分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投入机制、注重协调衔接、强化监督评估等4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性机制。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规划》总体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显著改善,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进一步规范,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总体目标。
围绕2025年总体目标,《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全市至少确定1家具备常见职业病诊断能力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县区至少确定1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正确佩戴率达到80%,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等具体量化指标。
(二)《规划》主要任务。
围绕总体目标和具体量化指标,《规划》共明确了八项工作任务,主要是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严格监管执法,提高职业健康治理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规划》重大行动。
《规划》还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四项重大行动:重点行业健康企业与小微企业帮扶行动、听力保护行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